Friday, May 20, 2005

瓊瑤與李昂風格比較

瓊瑤
再五六零年代發光發熱的文學作家瓊瑤,作品不斷,並且接二連三的被搬上電視劇以及大螢幕,瓊瑤帶給我們刻骨銘心的美麗,現實的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幸運地遇上那份“刻骨銘心的美麗”,但每一個人都在期盼擁有一份美麗的“刻骨銘心”。
瓊瑤讓人們在她的故事裏得到了滿足。人們情不自禁地陷進去,隨著主角喜而喜,悲而悲,故事裏的真善美、歡笑與眼淚,瓊瑤就是能激發人們對“愛”的渴望期盼的力量。在他的作品中無不是表現出,是“愛”,是“美”,是“永恆”,是千古不變的“追求”。刻骨銘心的愛情+浪漫主義+完美主義構成了瓊瑤故事的風格,如詩如畫。
在那樣那時剛剛安逸的年代,人們開始可望生活多點色彩,於是他造成一股潮流,她的風格山於表達人們內在掙扎、徬徨的心理刻劃。女主角大多被動、逆來順受、內斂、且深具生命韌性。
如此般的詩情畫意。柔情似水,又剛柔並濟,有眼淚,有歡笑,有纏綿,有執著。她把“愛情”詮釋到甜徹心肺,痛入骨髓,驚天動地,令人一時無法抗拒它的魅力。 但是相同的情感模式久了也令人們覺得了無新意,題材單一、故事缺乏歷史感、人物形象單薄在他的故事中,感情就是一個“坎”字可以形容。
瓊瑤小說起初是在聯合報連載(當時聯合報主編是平鑫濤),她的第一本小說《窗外》是寫師生戀,這是當時挑戰禁忌的話題題材。
瓊瑤式雲裏霧裏死去活來的愛情,被貶為無知幼稚的代名詞。李敖曾經痛斥瓊瑤是將頭埋在沙堆裏的駝鳥,被不食人間煙火的男女之情所困卻看不到社會的險惡與複雜,有人甚至稱瓊瑤小說為毒害青少年的“鴉片”。但奇怪的是,儘管瓊瑤小說少有讚譽,卻仍然吸引了無數少男少女沉迷其中,找尋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。或許在一夜情、速食愛情充斥的今天,瓊瑤愛情裏的唯美和忠誠,能讓人得到某些虛幻的滿足。

李昂
李昂被臺灣文壇稱為“叛逆的女性”,她把自己的理念融合到小說裏,而引起大家思考,而使自己成為話題作家的命運。可能是太注重作品本身的意義,而使得文字粗糙、缺乏美感。
而候李昂所寫的都是愛情、女性情欲、變態怪異的女人,現代主義小說中的女人都是充滿獸性的,但是當時李昂是否認她們是專寫女性問題,並否認她們女性的身份。舉例來說:李昂《花季》就是寫標準的女性問題。
在鄉土文學盛行的這個階段中,唯一把鄉土文學和女性主義互相結合的是李昂的《殺夫》,她把現代主義中女性的變態和大愛描述的很傳神,並寫出女性的本身感受,使這部小說成為一部經典之作。
李昂創作的起步,除了現代主義文學的啟蒙影響之外,值得注意的是,李昂的故鄉鹿港,一個古老的小鎮,包含傳統與現代的纏繞糾結,亦是影響作家寫作的環境條件之一,此外李昂敏銳地探觸到少女對「性」的想像與不安,「女人-性-懷孕」像魔咒般緊箍在女人身上,隱約令人緊張恐懼。這個切身且深刻的女性問題,成為李昂往後的作品裡最為關注及探討的主題之一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